7月9日,安徽工業(yè)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赴龍崗實踐隊走進天長市龍崗古鎮(zhèn)抗大八分校舊址,對當時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建設及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有了一定的了解,感悟了抗日英雄強烈的愛國情懷。本次實踐活動旨在走進革命舊址,領略紅色精神,通過切身走進天長是龍崗古鎮(zhèn)抗八大分校舊址,感受老一輩革命家戰(zhàn)斗與生活的地方,看著破舊的陳設,簡樸的工具,“勤勞儉樸、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為人先”的抗大精神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中。
一進去,我就看見露天成列的廢舊坦克、榴彈車和戰(zhàn)斗機。歷盡時間風吹雨打的它們,已褪去了往日的雄赳赳氣昂昂的威風,但它們屹立在那里,仍舊顯得格外耀眼。繼續(xù)往前,我來到了一個小胡同。漫步在胡同,我和抗大學生相差的只有時間;秀遍g,我跟隨他們的腳步,行走在各個教室和訓練場之間,他們眼神中透露出的堅毅和邁向新社會新時代自信的步伐,深深地震撼著我,激勵著我,那時,青年的責任是救國,向歌曲中唱到的那樣——“向黃河之水洶涌澎湃,把日寇驅逐于國土之東,向著新社會前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當今青年的責任是強國,為了中華民族崛起,為了人類美好明天而奮斗。

圖為實踐隊員與露天陳列的戰(zhàn)斗機合影 大學生新聞網通訊員 李倩雯 攝
在抗大紀念館,我通過實物、照片等了解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卓絕環(huán)境下工作學習戰(zhàn)斗的情況,大量珍貴的照片和實物再現(xiàn)了抗大當年的學習與戰(zhàn)斗生活,使我感受到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艱苦奮斗的抗大精神。在抗大紀念館,隊員們認真觀看陳列品、圖片說明和文字介紹,傾聽講解員對抗大學員們當年在十分艱苦的環(huán)境下學習和戰(zhàn)斗的事跡講解。我被抗大學員在敵人掃蕩、物資匱乏的情況下仍刻苦學習的事跡以及在十分艱苦的條件下與敵人斗爭的艱苦歲月感動著?勾笙群笈囵B(yǎng)了10多萬名軍政干部,抗大為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做出了重大貢獻。我的思想上受到了洗禮,精神上受到了震撼。重溫抗大的崢嶸歲月,弘揚抗大光榮傳統(tǒng),對于處于新時代新階段的青年們肩負著神圣使命,抗大彰顯的愛國主義傳統(tǒng)是履行新使命的精神支柱。

圖為實踐隊員拍攝抗大紀念館里陳列的實物 大學生新聞網通訊員 李堅月 攝
最后一項活動是參觀朱子孝道文化園,通過參觀,了解到了朱壽昌“棄官尋母、孝行天下”的感人事跡,演繹了人間真情、大愛,感受到中華民族知根必尋、知恩必報的傳統(tǒng)美德。“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這是“朱子家訓”中的一段話,勤儉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作為新時代的新青年,我們要以朱子文化,傳承朱子文化,養(yǎng)成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
本次實踐活動,走進革命舊址,讓我切身感受到了當年那種革命精神,那種愛國精神。“弘揚抗大精神,讓革命熔爐的火焰代代相傳”。抗大精神永不過時,抗大精神歷久彌新,需要青年人不斷發(fā)揚光大,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發(fā)揚革命精神、堅定政治立場、不斷刻苦奮斗、不斷追求進步。這樣的紅色之旅令我熱血沸騰,在這個被稱為革命圣地的地方,被歷史銘記的那段艱苦奮斗的歷程,時時刻刻都震撼著我,激勵著我。希望在這里冉冉升起,愿吾輩青年帶著信仰與希望,勇敢、努力地前進。
(撰稿人:王有楠 審稿人:趙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