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學院工院青年返家鄉(xiāng)社會實踐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作為新時代青年,麗水學院工學院陳曉美為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也為減輕家鄉(xiāng)的防控壓力,志愿返回家鄉(xiāng)衢州市衢江區(qū),加入疫情防控專崗。
陳曉美自7月16日起,參加了衢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開展的一輪為期15天的志愿活動,投入到對采核酸人員的信息登記和防疫宣傳倡導工作中。作為院外采樣點,需提供24小時采樣服務,而針對志愿者采取的是輪班且工作時長更短的方案,從每天早上8點到中午11點30分,然后從下午13點30分到17點,再從晚上17點到21點30分。陳曉美志愿參加12天夜間崗位,3天白天崗位。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陳曉美在崗累計時長超75個小時,采樣次數(shù)超7000次。
夜間采樣需要面對更龐大的人群數(shù)量,這就意味著在整個工作時間內,工作人員不得休息片刻,哪怕是幾秒中的時間,信息的錄入也可能產(chǎn)生錯誤。因此,志愿者需時刻緊盯信息錄入,是耐心、細心、責任心的三重考驗。此外,來采人員提交的信息需合規(guī)才能保證有效錄入。針對有智能手機且申領過浙江省內健康碼的人員,首先需保證健康碼是綠碼,其次需要用支付寶或“浙里辦”中的健康碼,最后要確保系統(tǒng)定位所在地是浙江省內。針對有智能手機但未申領過浙江省內健康碼或定位錯誤的人員,需指導他如何申領、如何切換。以上兩類只是所遇情況的部分。由此便可觀得,錄入人員信息的工作是一項需要花費更多時間、精力的工作,但陳曉美如是說:“看見自己幫助他們解決了問題,就感覺自己是被需要的,有了一種歸屬感,自己也更有動力了。”
通過疫情防控志愿的經(jīng)歷,志愿者陳曉美感悟頗深。在這次實踐中,她收獲的不僅有處理特殊情況的能力,還有為大家服務的責任感與歸屬感。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有的是流向更多志愿崗位的蓬勃朝氣與無盡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