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大學“助力黔行”2月3日支教日記
山東大學學生骨干井岡山研學班 歐陽雪
2月3日 星期六 晴
出生在貴州大山,小時候受過很多志愿者的幫助,從此便在心中種下了一顆支教的種子,慢慢的種子生根發(fā)芽。直到上了大學,心中的種子終于開花。我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學回到家鄉(xiāng),開啟了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
伴隨著雞鳴和攤販的吆喝聲,穿梭在極具民族特色的街道,我們開啟了新一天的支教生活。這是來到金銀山的第七天,每天早晨來到少年活動中心門口時,總能看到幾個學生早早的站在門口,用稚嫩的聲音和溫暖的笑容向我們問好,今天也不例外,他們的笑容總能帶來希望和美好。
進入活動中心后,我便開始了備課。根據(jù)前期的課程安排,為了增強學生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今天要講解牛頓擺及其原理,牛頓擺的原理涉及到高中的知識,而我的授課對象是六年級的學生,所以如何用通俗有趣的語言把牛頓擺的原理講明白成為我今天的難題。我選擇的方法是先演示一遍儀器,以此引起學生興趣,接著讓學生先記住結論,有大概的印象后再逐個講解知識點。由羽毛球和槍的運動引出動量的概念,再層層遞進學習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恒。講解完每個知識點后,通過有趣的小游戲加深學生的記憶,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例將抽象的原理具體化。這樣的方法是湊效的,幾乎所有學生都能跟上我的節(jié)奏并且能活學活用,基本實現(xiàn)了快樂學物理,也激發(fā)了學生們對物理的興趣。
下課后,仍有不少學生對牛頓擺感興趣,我讓他們自行演示了儀器,并讓他們復述一遍原理,發(fā)現(xiàn)他們都掌握不錯。甚至有些學生表示,以后也想當物理老師。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教育的本質(zhì)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志愿者們喚醒了我,我喚醒了他們,他們又會喚醒一批又一批的人,我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我們的力量堅不可摧、生生不息的。我們奔赴山海,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xiāng),而是為了讓家鄉(xiāng)擺脫貧困。我堅信這一天總會到來,因為我在積極奮進的少年中看到了光芒,在堅韌不拔的同輩中找到了希望,在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中看到了曙光!
夕陽西下,把天空中的云染的火紅,我和學生們也被霞光映得火紅,此刻我想我們就是云朵,互相推動彼此走向心頭。
作者:歐陽雪 來源:山東大學“助力黔行”志愿服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