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簡稱非遺,或許這是一個經(jīng)?M繞在人們耳畔的聲音,或新聞,或茶后之余的閑談,又或許是一個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的字眼,或課本,或慷慨激昂的文章,但人們似乎又沒那么熟悉,快節(jié)奏的現(xiàn)實生活與濃厚的文化氣息仿佛格格不入。事實確實如此,越來越多的非遺文化被真正遺忘,被時代的洪流裹挾,隱匿在歷史的流沙之下,而鴻鑫妙璞實踐團的成員們深知非遺保護任重道遠,我們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讓非遺不再被遺忘,不再成為遺忘的角落。
這次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妙璞團隊成員準備已久,從得知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正式開始的消息后,團隊首先確定了非遺的活動主題,關于非遺的主題或許很多,但我們只想傳達自己內(nèi)心最真實的聲音,讓非遺能被更多人記起。團隊成員分工合作,井然有序,準備工作從4月開始,雖然艱辛,但團隊的每一個人都滿懷期待,期盼實踐的正式開始。
7月在酷暑難耐中度過,8月在清風蟬鳴中走過,旅途的時光似乎總是短暫,這段非遺之旅我們收獲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非遺值得我們永遠記憶,我們不會再遺忘。
這一次我們懂得了原來不是所有深刻的主題都需要從大處著眼,從一個小小的點著手或許能洞悉事物的本源,理清文化之樹的脈絡。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如此,我們沒有選取那些更廣為人知的傳統(tǒng)非遺,而是從散落民間的曲藝藝術-金錢板開始?⌒袼囆g堂,我們的出發(fā)地,孕育著金錢板這個小小的但又極具歷史特色的曲藝文化,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這里我們看到了非遺不再是博物館里沒有生命的展品,而是一只自由自在的鳥雀,在城市的一隅歌唱獨屬于自己的贊歌。日傍西山,倦鳥歸林,又是一次生命的輪回。我們還懂得了原來文化的延續(xù)可以這么美好,父子協(xié)奏金錢板的影像帶永遠被刻在了這里,也永遠刻在了我們的心里,我想這也是文化之樹上最為純凈的枝杈,文化傳承的意義遠不止于此。竹聲韻韻,金錢鈴鈴,金錢板的聲音不會再沉匿,它會永存于成員們的心間,也會在成員們的照片和視頻中被永遠記錄,讓更多的人記憶來自歷史的回音。在短短的兩個月里我們走完了三站的旅程,不多不少,每一站都具有其獨特的意義,我們每個人都學到了很多,不止非遺,還有那些直擊靈魂深處的東西,文化的血脈傳承、文化在城市土壤的生存、文化中人的力量等等,而每一個人收獲的東西都有所不同,但我們?nèi)耘f確認的是非遺文化不應該被遺忘,他們每一個都具有屬于自己的故事,那是一段不可言說的情感流露,作為大學生的我們第一次體會到靈魂的共鳴,這是寶貴的,不可遺忘的,讓花成花,讓樹成樹,我們雖然離開了,但那些珍藏的回憶被記錄在相機里了,被記錄在每一個人的心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