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外學子三下鄉(xiāng) | 南泥灣精神永流傳
“花籃的花兒香,聽我們唱一唱,唱一呀唱,來到了南泥灣,南泥灣好地方,好地呀方,好地方來好風光,好地方來好風光,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
2022年7月24日,聽著熟悉的旋律,我們一路哼唱,來到了南泥灣大生產紀念館,向四周望去,風光旖旎,綠油油的稻田大片大片地連成一幅絕美風景畫,隨著隊伍走到大廳,思緒隨著大廳上“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八個大字穿越回20世紀四十年代。
1941年,那時的南泥灣,幾十里沒有人煙,村鎮(zhèn)只有幾戶人家,四周是荒涼山坡和原始森林,但歷史將它推向時代的潮頭。黨為了解決根據(jù)地困難,堅持長期抗戰(zhàn),于是提出生產的戰(zhàn)略部署,號召邊區(qū)軍民開展大生產運動,自力更生,自給自足。八路軍三五九旅在王震司令的領導下,積極響應號召,屯墾生產,把一個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到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的“陜北好江南”,成為全軍大生產運動的一面光輝旗幟。同時,也創(chuàng)造了寶貴的南泥灣精神,即艱苦奮斗、自力更生。南泥灣精神極大地激發(fā)了抗日軍民的生產熱情,對改善物質生活,減輕人民負擔,密切官兵關系和軍政軍民關系,增強勞動觀念和組織紀律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中國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了解大生產運動波瀾壯闊的歷史,緬懷先輩的豐功偉績,目的是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南泥灣精神。
作為青年我們應如何做?堅持培養(yǎng)自理能力,提高未來適應社會生活的綜合技能;積極投身社會實踐,不斷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質,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奠定基礎;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接續(xù)奮斗。
南泥灣精神是在歲月的洗滌和歷史沉淀下依然屹立不倒的精神旗幟,它必將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永續(xù)奮斗。讓我們一起成為南泥灣精神的傳人,成為新時代的“拓荒者”,為強國夢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