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對文化和旅游消費工作的統(tǒng)籌推進有關文件精神,促進文化和旅游消費設施更加完善、消費結構更加合理,消費環(huán)境更加優(yōu)化,探究后疫情時代復興“夜經濟”的積極作用及實現(xiàn)路徑,2022年9月14日,南京財經大學會計學院10位學生組成的“金陵尋‘金’小分隊”前往江蘇省南京市丹鳳街夜市進行現(xiàn)場調研,并結合前期大樣本問卷調查結果,進行整理與分析。
在本次暑期實踐的準備階段,團隊進行了三次交流會議,根據成員專業(yè)、興趣以及社會熱點,結合各方面可行性,剖析選題并且根據成員家鄉(xiāng)或暑期暫住地、選題內容統(tǒng)籌安排調研地點,此外,團隊通過文獻資料、專家訪談等方式初步了解江蘇省“夜經濟”的發(fā)展現(xiàn)狀,同時也對文化旅游賦能后疫情時代“夜經濟”的傳導機制進行了集體學習與探討。
圖為金陵尋“金”小分隊進行集體會議 刁學娟 供圖
6月18日上午,團隊成員集中討論并確定了實踐路線以及實踐目標,并根據前期搜集的關于夜市的熱點話題資料,針對不同群體編寫了實地訪談問題、規(guī)劃了訪談流程。當日晚八點,團隊正式前往丹鳳街進行實地調研。丹鳳街是南京市區(qū)僅存的規(guī)模化夜市,攤位長達數(shù)百米,不同于部分夜市“臟亂差”的經營環(huán)境,丹鳳街夜市顯得十分規(guī)范整潔。據悉,新街口街道為夜市配備了固定管理隊伍,共有3名協(xié)管員與2名保潔員。街道以“三嚴三寬”原則堵疏結合,一手抓市容管理一手促經濟發(fā)展,著力推進夜間經濟重啟,打造商圈繁榮新面貌。
圖為丹鳳街夜市攤位排列形象 楊曙菁 攝
丹鳳街夜市中售賣衣物服飾的攤位占絕大多數(shù),種類十分齊全,覆蓋所有的消費群體。值得一提的是,丹鳳街夜市同時也有售賣諸如美甲、盲盒、首飾、二手書等面向年輕人的攤位,積極容納新事物是丹鳳街夜市能夠經久不衰的顯著特點。多樣化的攤位豐富了丹鳳街夜市的名片,吸引著不同年齡層的消費者。隊員們發(fā)現(xiàn),丹鳳街夜市中售賣富有南京特色文化的產品稀少,多為當?shù)厝诵枨蠓⻊,外來游客購買南京特色文化紀念品需求卻有很大的空間,對于成為旅客們的網紅打卡地的丹鳳街,將富有南京特色文化的產品引入夜市,具有十分大的盈利空間,這為團隊成員思考文旅消費賦能夜市新發(fā)展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圖為丹鳳街紀念幣攤位 蔣文杰 攝
團隊成員用鏡頭記錄下了丹鳳街的夜市整體面貌,并選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攤主、客戶進行采訪。隊員們發(fā)現(xiàn),夜市中有一小部分的攤主已經開始利用抖音以及其他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帶貨,攤主們表示利用網絡平臺進行銷售是夜市發(fā)展的一個新的方向,對于增強夜市的競爭力具有重大意義。其中一個賣蛐蛐、小雞崽子、小鴨崽子的大爺給團隊成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爺剛退休就來到了丹鳳街夜市擺攤,到如今已經十幾年了,見證了夜市的繁華與落寞的他對于夜市具有特殊的感情。當團隊成員向大爺談及疫情對擺攤的影響時,大爺充滿感激地說:“疫情確實讓生意更加難做了,人流量變少了,出攤也變得更困難了,好在現(xiàn)在政府有扶持,自己的生意也漸漸好起來了,真的十分感謝政府對老百姓的幫助。”在對客戶的采訪中,團隊選取了不同年齡層的幾位游客作為對象,受訪者均對丹鳳街夜市能夠基本滿足他們的娛樂和消費需求,同時對這里的經營管理也表示滿意。
圖為金陵尋“金”小分采訪游客 徐曉涵 攝
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對于丹鳳街夜市的運營情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對于文旅消費賦能夜市新發(fā)展的轉型路徑有了更清晰的邏輯思考。在實地調研結束后,團隊成員對調研信息進行及時整理總結并利用大數(shù)據、機器學習、新媒體等技術手段轉化并宣傳實踐成果,向指導老師匯報階段性實踐成果,并在老師的指導下集中探討后疫情時代釋放復興“夜經濟”的必然和必要性,同時對其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出創(chuàng)新性對策與建議,助力“夜經濟”實現(xiàn)“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