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工程技術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藝”起拾遺小分隊走進豐潤祥順齋棋子燒餅非遺文化體驗館,通過實地游覽和親身體驗的方式,了解豐潤非物質文化遺產及其保護與傳承情況。旨在深入體驗非遺文化的魅力,為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貢獻力量。
棋子燒餅是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的特色小吃,因其狀如小鼓、個似棋子而得名,具有至少五百年的歷史。體驗館以豐潤古城為背景,通過展示棋子燒餅技藝的傳承、工坊環(huán)境、制作材料和制作過程,讓學生們深刻理解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棋子燒餅傳承人、市民協(xié)副主席谷小光介紹了祥順齋發(fā)展史及棋子燒餅的傳承歷史。“藝”起拾遺團隊的老師和學生通過實物、圖片、影視、現場制作等了解了棋子燒餅產生、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歷史。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讓學生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親身感受到了傳統(tǒng)制作工藝的魅力。
谷小光給師生講解祥順齋的發(fā)展歷程

師生現場觀看棋子燒餅制作工藝

師生坐在一起品嘗棋子燒餅
同學們近距離接觸了祥順齋棋子燒餅非遺傳承人谷小光、烙畫葫蘆非遺傳承人劉剛、刺繡非遺傳承人苗晨等。通過與非遺傳承人進行交流,共同探討非遺傳承與時代創(chuàng)新的新路徑,讓非遺與青春碰撞,以實際行動展現了青年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
隨后,大家在刺繡傳承人苗晨和葫蘆烙畫傳承人劉剛的帶領下深入了解了浭泉老酒、江德慶熏雞、倪發(fā)肉餅、豐潤皮影雕刻、豐潤畫扇、豐潤年畫、刺繡、剪紙、燙畫葫蘆、葫蘆雕刻、陶瓷繪畫、木雕、泥塑、葉雕等眾多豐潤非遺技藝。這些技藝不僅代表了豐潤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華,也展現了豐潤獨特的地域文化和歷史底蘊。
苗辰老師在介紹苗氏刺繡

同學們與非遺傳承人合影留念
通過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和理解,還激發(fā)了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和熱愛。學生們紛紛表示,通過這次參觀體驗,他們近距離感受到了豐潤深厚的非遺文化魅力,領略到了家鄉(xiāng)的民俗文化之美。他們表示將積極向更多的同學、朋友、家人推薦非物質文化遺產,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傳播助力。
河北工程技術學院
藝術與傳媒學院
孟維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