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寒假期間,廣西師范大學設計學院“繡影迷蹤”寒假社會實踐團隊深入到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縣,對馬尾繡國家級傳承人進行了相關采訪。此次實踐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和體驗水族馬尾繡文化,以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探索與保護。
韋桃花老師的馬尾繡繡品
實踐過程中,我們分別來到韋桃花老師與宋水仙老師的的家庭博物館,對兩位國家級傳承人進行了采訪工作,從兩位老師的采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韋桃花老師是傳統型馬尾繡代表人物,擅長傳統花紋的刺繡,將基本圖案繡的栩栩如生;而宋水仙是創(chuàng)新型馬尾繡的代表人物,擅長創(chuàng)新馬尾繡基本圖案,將馬尾繡與生活中的物品相結合,設計出相關文創(chuàng)產品。兩位老師作為馬尾繡的領頭人,既有對傳統馬尾繡的傳承,也有對馬尾繡創(chuàng)新的嘗試,使馬尾繡在時代更替中既保持原有的樣貌卻也緊跟時代腳步,順應時代潮流。
韋桃花老師家庭博物館
談及馬尾繡的傳承和發(fā)展時,兩位老師都表示:目前最大的問題仍然是經濟問題,更多人希望先解決溫飽問題,所以導致部分人群放棄發(fā)展馬尾繡產業(yè),轉而選擇更高效的賺錢方式。并且隨著時代的飛速發(fā)展,多數企業(yè)開始使用機繡,對繡品進行大批量生產,消費者更多的為機繡買單,但馬尾繡永遠不能被機繡所代替,所以導致了馬尾繡市場相應縮小,知名度降低,品牌效應也逐漸降低等問題。
宋水仙老師的家庭博物館
在采訪的最后,兩位老師希望政府與社會對馬尾繡技藝給予更多宣傳與推廣方面的支持,擴大馬尾繡的知名度,以及計劃對馬尾繡進行品牌培養(yǎng),加大馬尾繡的品牌化,將馬尾繡做成水族的一張專有名片,吸引更多的游客到三都水族自治縣參觀體驗馬尾繡技藝、了解馬尾繡的歷史文化,將馬尾繡技藝推廣到整個世界。
宋水仙老師的文創(chuàng)產品
通過兩位老師的講述,讓我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到馬尾繡的歷史文化以及發(fā)展現狀,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傳統手工藝與現代發(fā)展相結合的重要性。希望不僅是馬尾繡非遺文化,我們國家中的各項傳統文化都可以被好好傳承,我們期待著馬尾繡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大放異彩。
呂曼綺、成佳琦/文 姜立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