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為切實感受國家發(fā)展并呼吁社會加強對弱勢群體的關注,中國礦業(yè)大學“燭光體“向陽童行實踐團于江蘇省徐州市開展以“關注盲人群體,聚焦國家發(fā)展”為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對徐州市盲人群體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進行了調研。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顯示,我國人口已經突破了14億,在人口如此龐大的國內,殘疾人總數占到了百分之十,而在眾多的殘疾人中,盲人的數量已經超過了830萬,占全球失明人口的21%左右,且每年新增盲人數量已經達到40萬以上。在黨召開十八大之時,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近十年時間過去了,我國已經基本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殘疾人的各項保障也基本落實到位;诖耍袊V業(yè)大學“燭光體”向陽童行實踐團通過調研的實踐形式聚焦盲人群體的日常生活,觀察我國取得的發(fā)展成就。
調研無障礙設施建設,記錄盲道建設現狀
7月8日上午,實踐團成員分為三組,分別赴徐州市銅山區(qū)、鼓樓區(qū)、泉山區(qū)開展對盲道等相關設施建設的調研活動,深入了解盲人群體在出行方面所遇到的困難。
盲人在沒有足夠的輔助設施的情況下,往往難以準確地判斷道路狀況,容易發(fā)生危險。因此,實踐團開展了以針對以盲道為代表的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情況,包括盲道寬度、盲道標識、盲道連接、無障礙衛(wèi)生間、無障礙電梯等方面。烈日炎炎之時調研團成員行走在徐州的大街小巷,從學校到商場,穿過清幽雅靜的景區(qū)再來到人頭攢動的醫(yī)院,實踐團成員忠實地記錄下徐州市的建設情況。通過調研,實踐團了解到徐州市的盲道建設較為完善,在大部分公共區(qū)域建設了方便視障群體出行的設施。例如無障礙電梯上清晰的盲文標識,方便盲人觸摸進行上下樓;安裝方便殘障人士扶手的架子,有語音提示的紅綠燈等;并且清潔工會定期清理盲道,保持盲道的整潔和可用性等等。正是這些暖心的行為為徐州市增添了一抹如家一般的色彩。
圖為洗手間里為盲人安裝的護架。徐煜坤 供圖
但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也發(fā)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安全隱患,例如,盲道被機動車輛占用、盲道建設不完整、盲道破損、部分公共設施占用盲道(如井蓋、路障、配電箱等)、部分路口紅綠燈無語音提示等。
圖為不合理的市政設施建設占用盲道現狀。羅世梁 供圖
調研地鐵站建設,采訪工作人員
7月8日下午,實踐團前往了徐州市地鐵一、二、三號線,開展了關于徐州市地鐵站內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和盲人乘地鐵出行情況的調研活動,并采訪了地鐵站工作人員,切身感受到了國家對盲人群體出行難的問題的關注。
在實踐過程中,隊員們首先調研了地鐵站內無障礙設施的建設和維護情況以及實際使用情況,了解到站內設有盲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衛(wèi)生間、視力聽力障礙服務處等,并實地觀察了這些設施給盲人群體帶來的便捷和幫助。
接下來,實踐團采訪了車站工作人員及車站負責人。負責人表示:“盲人乘客可以撥打地鐵站的服務熱線尋求幫助,地鐵的監(jiān)控室工作人員也會通過視頻監(jiān)控等手段及時發(fā)現盲人乘客。地鐵站的服務中心會通過對講機及時通知車站引導人員前來引導盲人乘客進站、上車并通知目的站的工作人員及時引導盲人乘客出站。”
最后,實踐團成員們也在此次實踐過程中,發(fā)現了地鐵站內有很多暖心的小細節(jié),來幫助盲人乘客更加便捷地出行。例如,在地鐵進站前幾分鐘和進站時,都會有語音播報以提示;在無障礙電梯和扶梯上都有盲文;每一節(jié)車廂都設有愛心座椅;每當地鐵站到達一個站,都有循環(huán)播放好幾遍的語音提示。
圖為地鐵里的無障礙電梯。徐煜坤 供圖
調研商場,調查社會對盲人群體的關注度
7月9日上午,實踐團為了進一步了解徐州市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及社會群體對盲人群體的關懷情況,實踐團分別赴三胞廣場、銅山萬達、蘇寧廣場開展調研。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對商場工作人員及商場內各年齡階段的顧客進行了采訪。在對工作人員的采訪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因為自行到商場進行購物的盲人顧客極少,所以三個商場的無障礙設施建設情況均較為薄弱,僅有部分商場配備了無障礙電梯及無障礙廁所,同時商場也并未組織工作人員學習關于盲人幫扶及引導的培訓會。但在采訪過程中隊員們了解到商場未對導盲犬加以限制,盲人可自由攜帶導盲犬進入商場。
在得知采訪目的后受訪者積極配合實踐團隊員完成了采訪,大部分受訪者均表示對盲道、無障礙電梯、無障礙廁所等設施具有一定了解,少部分受訪者表示生活中未留意相關設。所有受訪者均表示樂于為生活中遇到的盲人提供提供引路、過馬路幫扶等幫助。同時部分顧客也表示徐州市的盲道及無障礙設施建設仍存在一定不足。
圖為接受采訪的商場顧客。羅世梁 供圖
團隊成員們紛紛表示,通過此次調研采訪,他們切身感受到了盲人群體出行的不易,并切實體會到了國家發(fā)展給社會弱勢群體所帶來的幫助,感受到了國家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殘疾人一個也不能少”的宣言而做出的努力。
通訊員 張超 羅世梁 徐煜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