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茫前進路·云程發(fā)軔時:再談《人世間》的青春奮斗路
藍圖宏偉,任務必然艱巨,不必怕;
機遇難逢,奮斗時不我待,不能等;
征途漫漫,自有天道酬勤,不僥幸!
建功新時代系列評論:《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斗正當時》曾一度掀起關于“奮斗”話題的熱切討論,從脫不掉的“孔乙己長衫”到秉燭馳騁的“小鎮(zhèn)做題家”,新時代如何看待“奮進之姿”成為津津樂道的社會熱點,談及奮斗,我不禁想到了曾在前兩年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的周家三姐弟,梁曉聲先生激昂的文字與熒幕上三個鮮活的身影重疊,更好地詮釋了何為“初心不與年俱老,奮斗永似少年時”的真正內涵。
信仰似旗,以青春之奮斗服務社會
胸中有丘壑,立馬振山河。長子周秉義先是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此后冰雪積身,紅旗相伴,是周家最有擔當的人,退伍后又成為第一批下鄉(xiāng)的知青,后來成為了一名人民公仆,為家鄉(xiāng)建設鞠躬盡瘁。胸懷大志的青年,就該像周秉義一樣,時時關注國家政策方針大走向,積極響應國家和社會的號召,投身公共服務事業(yè)。
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條件無疑要比半個世紀前的他們要好得多,可我們不能縮在父輩拼搏出的安樂窩里棲息,等著“躺贏”。幸福是奮斗出來的,作為當代的大學生,00后們更應心懷“國之大者”,把青春融入時代主潮,用持之以恒的奮斗證明青年的力量。
大愛如山,以青春之奮斗支撐家庭
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作為工人家庭的幼子,周秉昆手握“躺平”的資本,初入醬油廠時只想到最輕松的車間混日子。曲書記卻看到了他身上的寶貴財富——年輕,將他安排到最辛苦的出渣車間。這是在點醒他,正年輕,在最美好的年華,要學會運用自己最大的優(yōu)勢,為社會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而不是“圓滑”地選擇躺平混日子。周秉昆最后也不負眾望,用自己的拼搏和奮斗,在哥哥姐姐離家的日子里,是他選擇了堅守,用雙手撐起了整個家。
周秉昆的經歷無疑作為一個例子告誡我們,不能在該奮斗的年紀選擇“躺平”。沒有比“躺平”更容易的姿勢,也沒有比半途而廢更輕松的逃避方式。挫折和困難是成長路上的試金石而非絆腳石,它們給你挫敗感,卻也激發(fā)你的斗志和潛能。躺下冥想無法領略前路風景,不斷前進才有詩和遠方。
奉獻為歌,以青春之奮斗點亮未來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獨女周蓉帶著一腔熱血,留下一句“好人生比好年華更重要”便把青春留在了偏遠的貴州鄉(xiāng)村教書育人,后來成為大學教授后仍一直心系大山深處。周父一路跋山涉水終于在山壁大石下簡陋的課堂和身有胃病仍堅持支教的女兒重逢,場景無不令人動容,卻也提交了一份書寫青春的優(yōu)異答卷——投身基層。
正如“燃燈校長”張桂梅一樣,周蓉將她的青春年華留在大山深處,用知識澆灌深山里孩子的童年,用愛心點亮貧寒學子的人生之路,用教育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投身教育就是為國家民族的未來事業(yè)盡一份力。無數的青年基層工作者都在默默奉獻自己,讓奮斗的力量匯聚成海,形成推動國家民族發(fā)展的磅礴偉力。
沒有任何一代人能夠在甜蜜安逸的溫柔鄉(xiāng)成長起來,不論在哪個年代,胸懷熱血、腳踩熱土、貼地而行才是青年為理想奮斗的正確“打開方式”,也唯有不懈地奮斗才能夠將理想照進現實。時代眷顧的并不是青年的青春歲月,而是青年們用腳步丈量世界,用雙手打拼未來的昂揚斗志。“我們唯有踔厲奮發(fā)、篤行不怠,方能不負歷史、不負時代、不負人民。”歷史的過往已經給出昭示,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繁榮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中,青春的光芒定將格外閃亮。
正如中國共產黨先驅李大釗所言,“黃金時代,不在我們背后,乃在我們面前;不在過去,乃在將來。”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它讓平凡人能夠安放自己的夢想。“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當代青年的姿態(tài),不是躺平,是奮斗有為,勇?lián)姑,是茍日新,日日新。處于鎏金歲月的新青年,我們要志棲蒼梧,昂揚向上,立足科技小院唱響“山海協(xié)作”新篇章,接續(xù)奮斗,讓時代記住青春的模樣。
作者:嘉興職業(yè)技術學院輔導員曹杰,講師,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教育史、思想政治教育。
- e人一能量,傳遞正能量
- 為弘揚無私奉獻,幫助他人的志愿精神,我院舉辦了e能量動員大會,宣傳志愿服務精神
- 12-07 關注:5
- 研途有我,與你同行
- 為讓同學們在備戰(zhàn)考研的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學校和同學們的關愛與支持
- 12-06 關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