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正操(1905年1月4日-2009年10月13日),字必之,中國遼寧海城人;東北陸軍講武堂畢業(yè),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中共第七屆中">
令日本侵略者心驚
冀中的呂司令,也是一個令日本侵略者膽戰(zhàn)心驚的名字。將軍回憶說,直到自己調到晉綏軍區(qū)任司令員時,還看到過日本人的報道說,捉住了冀中軍區(qū)的呂正操。
將軍說,“在我的少年時代,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xiāng)人民的壓榨與殺害,痛恨日本兵。入學時,老師給我起了個學名‘正言’,我自己改為‘正操’,意思就是操練好了打日本侵略軍。”
在晉綏軍區(qū)時,呂正操把“地雷戰(zhàn)”普及到了一個出神入化的高度。擔任美國合眾國際社和英國《泰晤士報》、國家廣播公司駐中國記者的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哈里遜·福爾曼在《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告》一書中寫道: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據(jù)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有一個村莊由于這一方法運用得很成功,以致他們堅信自己擺脫了鄰近據(jù)點的威脅……日本人雖然迫切需要水,但是卻不能出來取水。
1925年從東北講武堂畢業(yè)后,呂正操成了張學良的少校副官、秘書。2005年1月4日,是呂正操將軍的百歲誕辰,呂老講:“常常想起那些為了保護我們而慘死在日本侵略者刺刀下的鄉(xiāng)親們,那些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戰(zhàn)友們。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
開修青藏鐵路
盡管痛恨日本人,但呂正操對日本的鐵路技術十分佩服。小時候老家的村子里沒有表,老百姓看時間全靠著日本火車過來的那個時間,每次分毫不差。他也看到在戰(zhàn)爭中鐵路的巨大作用。他從1946年開始注重鐵路建設,還寫了一篇關于鐵路管理的文章。毛澤東看后覺得非常好。
新中國成立后,呂正操就任鐵道部副部長,后歷任部長、鐵道兵政委等職,為中國鐵路交通事業(yè)嘔心瀝血。
呂正操當時特別感興趣的是青藏鐵路。1958年9月,青藏鐵路第一階段開工,至1960年僅鋪通97公里。呂正操等鐵道部領導向毛澤東匯報:修進藏鐵路,最大的困難是科學解決凍土問題、建設人員高原缺氧問題和經(jīng)濟能力問題。1961年,青藏鐵路大規(guī)模建設第一次下馬。
1977年12月,呂正操出任鐵道兵第一政治委員、鐵道兵黨委第一書記。青藏鐵路再度上馬。1979年9月,青藏鐵路鋪軌至南山口。但由于資金不足,加上進藏一段的地址、氣候更為復雜,青藏鐵路二度下馬。
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全線貫通,恰好印證了呂正操的預言。
呂正操 - 著名戰(zhàn)役
小樵易幟名震冀中
出河北晉縣城東20華里,就是冀中聞名的村鎮(zhèn)小樵鎮(zhèn)。1937年以前的小樵鎮(zhèn)墻高城大,街面上商事繁忙,棉花店、布
店、當鋪、肉坊、酒館、雜貨,生意興隆。“七七事變”一聲槍響,距盧溝橋不過數(shù)百里之遙的小樵鎮(zhèn)立時人心惶惶。眼看日本侵略軍在華北長驅直入,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10月初傳來消息:日本人占了保定,到了藁城,國民黨五十三軍在梅花鎮(zhèn)剛和日軍接火,主力便向南逃跑。
呂正操此時在國民黨五十三軍一三○師六九一團任團長。“七七事變”后第三天,呂正操遵照共產(chǎn)黨北方局指示,由石家莊回師北上,留在敵后,找地方黨開展抗日游擊戰(zhàn)爭。9月15日,六九一團在永清縣境內永定河右岸與日軍交火。在呂正操“死守陣地”的命令下,全團官兵異常英勇,三營主陣地上營長、營副和連長、排長悉數(shù)犧牲。但日軍由六九一團和六九二團結合部突破防線,置死守陣地的六九一團于不顧,無所顧忌地長距直入。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師長周福成、旅長叢兆麟無一不倉皇后撤,并下令六九一團作為全軍的掩護部隊隨軍撤退。
10月10日下午,六九一團先頭部隊進抵束鹿縣半壁店,與日軍騎兵隊遭遇。尖兵連果斷地搶占村莊,向敵進攻,激戰(zhàn)一小時,斃日軍少尉隊長以下10名,并繳獲不少軍用品和戰(zhàn)馬。官兵士氣大振,當夜進駐梅花鎮(zhèn)、四德村。是夜10時,日軍進攻梅花鎮(zhèn),將六九一團第一營團團包圍。值此危急時刻,萬福麟率五十三軍全線撤退,軍、師、旅長分別打電報讓呂正操丟掉一營,隨軍而撤。呂正操撕碎電報,翻身上馬,帶隊向敵陣沖擊,接應一突出重圍。霜重露冷,黑夜如盤。呂正操望著國民黨大軍撤退的方向,突然轉身果斷地將手一揮:“就此脫離五十三軍,北上找地下黨,打游擊去!”各營、連長們都同意馬上回師北上。于是,當夜,六九一團朝著國民黨軍隊撤退的相反方向,開往晉縣小樵鎮(zhèn)。
10月12日清晨,一夜惶然的小樵鎮(zhèn)村民一開門,就看到街上躺著正睡覺的六九一團官兵。第二天呂正操連夜召開會議,討論部隊整編和北上行動計劃。在小學堂里,呂正操主持了軍官和士兵代表會議,呂正操說“今天不是普通的會議,而是商討決定我們大家的前途命運。時局變化還不到半個月,日本人就占領了華北大片土地,可是中央軍還是一味撤退。如果我們繼續(xù)跟著跑下去,不但打不了日本人,而且還有斷送部隊的危險。作為愛國軍人,我們每一個人都負有保衛(wèi)國土、收復失地的責任。形勢已經(jīng)不允許我們有任何別的選擇,面前只有一條路:回師北上,像紅軍那樣,到敵后打游擊去!”
1937年10月14日,呂正操率部在小樵鎮(zhèn)宣布起義,從此脫離國民黨五十三軍,在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改稱“人民自衛(wèi)軍”,人民自衛(wèi)軍最初編為三個總隊,呂正操任司令員,李曉初任政治部主任,各級領導職務由共產(chǎn)黨員和進步分子擔任。冀中平原上,樹起了第一面共產(chǎn)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
“腳丫子”閃擊戰(zhàn)
在反“掃蕩”中,呂正操最多時一天之內打過五仗。1941年9月,冀中軍區(qū)司令部從深澤大堡撤出,日軍飛機一直緊盯不舍。走到安(文章轉載自: http://www.gerenjianli.com/Mingren/03/ 請保留此標記)平宗佐,司令部在緊*村邊的一座院子住下,作戰(zhàn)室在正房,程子華住東廂房,呂正操住西廂房。人剛進屋,日軍飛機就直沖下來轟炸,一發(fā)炸彈擊中正房,值班參謀和通信員被炸死。呂正操和程子華都趴在床底下,四、五架敵機輪番轟炸、掃射一陣,呼嘯而去。兩個人互相呼喚著從一片廢墟中爬了出來。
1942年4月28日,日軍下達作戰(zhàn)命令:對呂正操為司令的冀中地區(qū)的共軍主力,進行突然襲擊的包圍作戰(zhàn),摧毀其根據(jù)地,同時在政治、經(jīng)濟等方面采取各種措施,以該地區(qū)一舉變?yōu)橹伟驳貐^(qū)。4月30日,冀中區(qū)黨委召開干部會議,呂正操在會上作動員報告時不失風趣地說:“將有10萬鬼子兵掃蕩冀中區(qū)。敵人對我們進行閃擊戰(zhàn),我們要對敵人進行腳丫子閃擊戰(zhàn)……”
5月1日,冀中區(qū)黨委和冀中總工會召開直屬機關干部紀念國際勞動節(jié)大會。呂正操和黃敬在會上講話,號召機關干部分散到群眾中去,發(fā)動群眾堅壁清野,堅持斗爭。就在這一天,日軍開始對華北的“五一”大掃蕩。紀念大會開到一半,日軍的飛機飛到了頭上盤旋偵察。呂正操抬頭望望天空,又環(huán)視會場,幽默地說:“也許是岡村寧次坐飛機來看望我們了。好,那就讓他看吧!晚上再演場戲給他看,然后開始行動。”當天晚上大家就照常演戲,煤氣燈照得方圓數(shù)里通明。演的戲是曹禺的話劇《日出》。
5月2日,呂正操率部出發(fā),轉戰(zhàn)冀中,時西時東,忽南忽北,從史掌突出日軍的鐵壁合圍。掩護冀中軍區(qū)機關突圍的二十七團以一個團的兵力對數(shù)倍之敵,堅守陣地,沉著英勇,使日偽軍付出高達七八倍的傷亡代價,取得反“掃蕩”的重大勝利。中央軍委電令嘉獎:平原游擊戰(zhàn)堅持村落防御戰(zhàn)的范例。
史掌突圍后的呂正操,和黃敬率部隊順利走到冀魯豫軍區(qū)駐地,受到司令員楊得志、政委蘇振華的熱情接待。8月底,他們向太行區(qū)轉移,到涉縣時,劉伯承、鄧小平親自迎接,彭德懷也來看望慰問。呂正操在八路軍總部住了一個月后,途經(jīng)晉察冀的平山、阜平一帶,于1943年1月回到冀中軍區(qū)駐地唐縣張各莊。同年8月,中央軍委調呂正操帶冀中軍區(qū)六個主力團去延安,9月初,改令已到達晉西北興縣的呂正操留在晉綏軍區(qū),任晉綏軍區(qū)司令員。從此,呂正操離開了自抗戰(zhàn)以來他戰(zhàn)斗了將近七年的冀中大地,離開了休戚相關、生死與共的冀中人民。
1944年冬天,呂正操作為中共“七大”代表到延安,終于見到了毛澤東。毛澤東一見他就笑著說:你給我寫的信我是看了的,“就是你那個簽字為難了我,猜了半天,才認出是呂正操。”毛澤東問他:“干嘛要把三個字連成一個字呢?”呂正操不好意思地笑了。兩天后,毛澤東派人用一輛大汽車把呂正操和林楓接到棗園吃晚飯,邊吃邊談一直到深夜。呂正操和林楓告辭出來,毛澤東還端著蠟燭照明,送他們走下山坡,上了汽車。
1945年4月23日至4月11日,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呂正操出席了這次大會,并被選為候補中央委員。
組建坦克大隊
在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里,陳列著一輛已經(jīng)退役的坦克,它是中國軍隊繳獲的第一輛坦克,人民裝甲兵就是依靠這輛破舊的人稱“老頭坦克”發(fā)展起來的。
那是1945年11月的一天,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部工作人員高克奉命偵察時發(fā)現(xiàn),沈陽原日本關東軍坦克修理廠有日寇遺棄的坦克,立即報告了自治軍副司令呂正操。呂正操命令高克:“好東西呀,快把它搞來!”
高克帶領幾個人把這輛坦克開到了馬家灣子。東北人民自治軍司令朱瑞見到坦克異常興奮,大聲喊道:“我們有坦克啦!”這天晚上,也就是1945年12月1日,朱瑞即宣布成立東北坦克大隊,任命曾在蘇聯(lián)學過坦克的孫三為大隊長。
此后,通過在戰(zhàn)斗中繳獲和搜集修復的坦克武裝自己,又相繼組建了華東、華北和中原野戰(zhàn)軍坦克隊。組建后的各坦克隊作為一支生力軍馳騁于烽火硝煙中。特別是由董來扶駕駛的這輛“老頭坦克”在錦州、天津攻堅戰(zhàn)中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被命名為“功臣號”坦克。
“百團大戰(zhàn)”和“五一”反掃蕩
1940年秋天,冀中部隊參加“百團大戰(zhàn)”。這是在八路軍前方總部指揮下,組織晉察冀軍區(qū)、晉冀魯豫軍區(qū)和晉綏軍區(qū)部隊進行的以正太路為重點,對河北、山西境內鐵路交通和沿線敵人據(jù)點的大規(guī)模的破擊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展開以后,敵人極其震驚。戰(zhàn)役還沒結束,日軍就調集了華北境內所有能夠調遣的兵力,進行瘋狂的報復“掃蕩”。由于軍民密切配合作戰(zhàn),粉碎了敵人的進攻。最有意思的是1941年元旦拂曉,行唐出動日軍200多人、偽軍100多人企圖襲擊呂正操部,沒想到呂正操對此早有準備,他讓三營擔任正面阻擊,同時調二營跑步增援,用兩個連從敵人左翼包抄過去,另兩個連從敵右翼包抄過來,將敵人團團包圍。三個小時結束戰(zhàn)斗。除18名敵人僥幸逃跑外,其余都被擊斃或做了俘虜。他們還繳獲了平射炮一門、重機槍三挺、輕機槍七挺、長短槍百余支、戰(zhàn)馬三十多匹。當戰(zhàn)士們打掃完戰(zhàn)場,吃過早飯,正開始上路轉移時,突然飛來兩架敵機,對呂正操的部隊進行掃射轟炸?尚Φ氖菕咧鴴咧厦娴囊煌C槍不知怎么搞的自己掉了下來,結果呂正操他們就繳獲了一件意外的戰(zhàn)利品。
“百團大戰(zhàn)”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從政治意義上講,“百團大戰(zhàn)”打出了八路軍的聲威,回擊了國民黨污蔑我們“游而不擊”的謬論,增強了人民抗戰(zhàn)的信心。
1942年5月1日,敵人開始“掃蕩”了,總指揮是岡村寧次,他們還在報紙上吹噓是什么“十面出擊”、“鐵壁合圍”。目的是要尋找八路軍主力,妄圖搞垮我冀中根據(jù)地的領導機關。八路軍反“掃蕩”的任務就是突破敵人的包圍圈,由內線轉到外線,作戰(zhàn)部隊分幾路轉移到敵人后面,尋機打擊敵人,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從5月1日到6月底,在兩個月的反“掃蕩”中,八路軍共作戰(zhàn)272次。
抗戰(zhàn)勝利后,呂正操又奉命挺進東北,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qū)司令員,東北鐵路總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后,他受命任鐵道部副部長、部長、鐵道兵政委等要職,為中國的鐵路交通事業(yè)做出了重大貢獻。
呂正操 - 家庭
呂正操傳奇的功績廣為世人傳頌。然而,與他并肩戰(zhàn)斗、共同生活了半個世紀的妻子劉沙卻少有人知。
劉沙小呂正操10多歲,是河北人。當時,呂將軍在冀中抗日時,因為工作關系與劉沙相識,隨著二人漸漸熟悉,最終
相愛結為了伴侶。戰(zhàn)爭年代,他們共同出生入死;動亂年代,他們相濡以沫。在“文革”期間,呂正操入獄后,劉沙只能通過小女兒每天去探望他的爸爸,并送去精心制作的飯菜,保證營養(yǎng),盡量維持健康。在當時,夫人劉沙成為呂將軍堅強的精神支柱。
呂正操有一兒兩女,兒子是在冀中戰(zhàn)場上出生的。呂正操從小就對子女教育十分嚴厲,經(jīng)常教導他們?yōu)槿艘保拐\,要憑自己的能力謀生。他的子女大學畢業(yè)后,全是憑借自己的能力找到的工作,兒子從事軍事科學研究,兩個女兒則在北京很平常的企業(yè)工作,呂正操從未因為自己的特殊身份向子女的領導開口,要求特殊照顧他們。呂正操說:“我什么也不要求,讓他們自由自在,婚姻也好,工作也好,我都是放松的。”如今,呂將軍的子女都已進入花甲之年,他們對父親的言傳身教仍時刻牢記在心,為有這樣的父親而感到驕傲。
呂正操 - 百歲誕辰紀實
2005年1月4日,是開國上將呂正操的百歲誕辰。呂老從不在意自己的年齡,反對給自己辦生日,前些日子就謝絕了家鄉(xiāng)政府和一些單位為他辦百歲生日的請求,同時也謝絕了很多客人的拜訪。
在北京西三環(huán)邊上一個靜謐的院落里,將軍家里像往常一樣平靜——自己百歲生日這一天,將軍是在閱讀中度過的。 不同的是,今天,將軍手中拿的是剛剛出版的自己的回憶錄。
“講武堂時的照片真帥。”將軍一邊翻回憶錄中自己的照片,一邊跟女兒聊著。 寬大明亮的書房里,將軍穿著一件鮮亮的紅毛衣,一邊躺在沙發(fā)上翻著書,一邊跟孩子們聊著自己的過去,就像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那些平凡的老父親一樣。 只有書架上那支逼真的步槍模型和一個“毛澤東號”的火車頭模型,以及張學良、董必武等人的手書,暗示著這位老人整整一個世紀的生活中所蘊藏的無數(shù)傳奇。
1905年1月4日,在日俄戰(zhàn)爭的戰(zhàn)火中,呂正操出生在遼寧省海城縣唐王山后村。“母親生我的時候,為了免遭不測,把我藏到柴草垛里。”將軍回憶。上了4年小學后,窮得連鉛筆也買不起的呂正操失學了。當學徒、種地,1922年,17歲的呂正操終于走出了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第一步,參加了東北軍。
“在我的少年時代,就目睹了日本侵略者對家鄉(xiāng)人民的壓榨與殺害,痛恨日本兵。入學時,老師給我起了個學名‘正言’,我自己改為‘正操’,意思就是操練好了打日本侵略軍。”將軍說。 呂正操參加的是張學良的東北軍衛(wèi)隊旅。由于他念過書——即使在輟學后,呂正操也一直堅持著自學,又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1923年冬,被張學良推薦考入東北講武堂深造。1925年畢業(yè)后,呂正操成了張學良的少校副官、秘書,同澤俱樂部干事,直到1936年西安事變,一直在張學良身邊工作或在他部下任職。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舉世震驚的“西安事變”。此時,呂正操正擔任張公館的內勤工作,和應邀來西安共商大計的中共代表羅瑞卿、許建國常有接觸。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呂正操到國民黨53軍任團長,期間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接納為中國共產(chǎn)黨黨員。
1937年,“七七事變”發(fā)生,日本全面侵華,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呂正操率部于1937年10月14日在冀中平原脫離國民黨軍,改稱“人民自衛(wèi)軍”,在冀中平原上樹起了共產(chǎn)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
“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們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時隔68年,將軍仍清楚地記得那個歷史性的夜晚。
從此,呂正操就率部馳騁在冀中平原,鑄造了平原抗戰(zhàn)中的一段段傳奇歷史。他率冀中軍民在反“掃蕩”和反“蠶食”斗爭中,創(chuàng)造了平原游擊戰(zhàn)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新中國成立以后被搬上銀幕和舞臺的《地雷戰(zhàn)》、《地道戰(zhàn)》、《平原游擊隊》以及《平原作戰(zhàn)》等影響巨大的文藝作品,都為這一時期的真實斗爭作了藝術上的注解。在白洋淀地區(qū),人民還組織起了水上游擊隊雁翎隊。毛澤東曾表揚他們是“堅持平原游擊戰(zhàn)爭的模范,堅持人民武裝斗爭的模范。” 在殘酷激烈的作戰(zhàn)環(huán)境中,呂正操沉著、果決、滿懷激情,表現(xiàn)出非凡的軍事才能,成為冀中百姓心目中的傳奇人物。最多時,他一天之內打過五仗,常常一馬當先。
“福爾曼說,其重要性并不在于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優(yōu)良,而是在于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戰(zhàn)精神。”百歲的將軍,擁有驚人的記憶力。
“在晉綏軍區(qū)時,將軍曾接待中外記者代表團的采訪。“我們不是開新聞發(fā)布會,而是用攻克汾陽的戰(zhàn)斗來接受采訪。” 將軍說,在這場戰(zhàn)斗中,八路軍、民兵和普通老百姓肩并肩浴血奮戰(zhàn),一切關于“八路軍不打仗,沒有傷兵,沒有俘虜,人民害怕八路軍,恨八路軍”的謊言在中外記者眼前不攻自破。
抗戰(zhàn)勝利后,呂正操又挺進東北,任東北民主聯(lián)軍副總司令兼西滿軍區(qū)司令員,東北鐵路總局局長,新中國成立后任鐵道部副部長、部長,鐵道兵政委,為中國的鐵路交通事業(yè)嘔心瀝血,做出了重大貢獻。
“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wǎng)球三件事。”回顧百年的傳奇人生,將軍只用了這樣輕描淡寫的幾個字。
將軍至今還保留著一個頭銜,中國網(wǎng)球協(xié)會主席。 算起來,將軍打網(wǎng)球的歷史之悠久,確實是當今少有人及。“在東北軍跟著張學良先生時,我就打網(wǎng)球了。一直打到90歲。后來,實在打不動了,就去發(fā)獎。”將軍說,就在冀中抗戰(zhàn)中,戰(zhàn)況一緩,自己就要跟人打兩局。 在將軍的客廳里,掛著一幅有薩馬蘭奇簽名的圖畫,還有一組將軍打網(wǎng)球的照片,體現(xiàn)著將軍對網(wǎng)球的偏好。“去年李婷、孫甜甜在奧運會上獲網(wǎng)球女子雙打金牌時,他馬上要我們發(fā)電報去祝賀。”秘書說。
將軍關心的事還有很多。在他的案頭,記者看到了各種各樣的書:有人物傳記、中外史書,也有當今市場上熱賣的各種書籍,包括財經(jīng)、金融類的書。秘書說,將軍有一度甚至非常關心匯市,每天都要工作人員給他講述當天的匯市情況。
“最喜夕陽無限好,人生難得老來忙。”自1983年離休以后,將軍始終關注國家大事,除在軍隊、鐵道建設這兩個自己最為關心的領域多有建言外,還對教育、經(jīng)濟、科技、新聞等多個領域都作過深入的調研,提出過重要建議。
“常常想起那些為了保護我們而慘死在日本侵略者刺刀下的鄉(xiāng)親們,那些在戰(zhàn)斗中犧牲的戰(zhàn)友們。人,不在于活多久,而在于多做事。”將軍說。
呂正操 - 最后一次公開亮相
根據(jù)可查的媒體資料,呂正操老人最后一次出席重大活動并被媒體拍攝下來,是2001年9月5日在盧溝橋中國呂正操上將在百歲寫下前人的一首詩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舉行的美國飛虎隊援華抗日60周年座談會。在一張當時開幕式上拍攝的現(xiàn)場照片中,呂老與飛虎隊老戰(zhàn)士代表坐在一起,看上去精神矍鑠,絲毫不顯龍鐘之態(tài)。
有關呂老戎馬生涯的敘述,最令人稱道的傳奇經(jīng)歷,大都流傳于冀中平原。1937年10月14日,他率部成立“人民自衛(wèi)軍”,在冀中平原上樹起了共產(chǎn)黨抗日武裝力量的大旗。直至晚年,老人一直清晰地保留著那天的印象:“那是一個秋夜,天空晴朗,月光明亮,我們大家踏著皎潔的月光,走上了抗日征途。”
后來被電影演繹得神乎其神的地道戰(zhàn)和地雷戰(zhàn),就是呂正操在冀中平原留下的戰(zhàn)爭杰作,而他的名字更是令日本侵略者聞風喪膽。擔任美國合眾國際社和英國《泰晤士報》、國家廣播公司駐中國記者的美國著名新聞記者、作家哈里遜·福爾曼在《來自紅色中國的報告》一書中,這樣描述地雷戰(zhàn)的威力:
“圍困日本人的一個常用的方法,便是在據(jù)點附近安放成百上千個地雷。有一個村莊由于這一方法運用得很成功,以致他們堅信自己擺脫了鄰近據(jù)點的威脅……”呂老后來對新華社記者徐壯志回憶說:“福爾曼說,其重要性并不在于這些原始武器的效果優(yōu)良,而是在于它清楚地反映出人民的作戰(zhàn)精神。”
呂老的兒子呂彤羽則透露了一件鮮為人知的事情:曾經(jīng)擔任總統(tǒng)羅斯福衛(wèi)隊隊長的美國參贊卡爾遜,曾經(jīng)采訪過呂老,他從共產(chǎn)黨那里學到了官兵一致的做法,當年那種艱苦奮斗的精神令這個美國軍人特別感動;氐矫绹螅栠d還曾參照共產(chǎn)黨的原則,組建了海軍陸戰(zhàn)隊的突擊隊。
呂正操 - 最后一次接受采訪
2009年10月13日14時45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呂正操逝世,享年106歲。全國各地的媒體不約而同地以這樣一個特殊的頭銜,送別這位令人景仰的長者:“最后一位開國上將”。在談及他的生平時,也幾乎都會提到他晚年時的一句自我調侃:“我一輩子,就是打日本、管鐵路、打網(wǎng)球三件事。”
令人感慨的是,將軍離去之時,國慶60周年盛典才剛結束不久。在這歷史與現(xiàn)實的歲月交替中,人們似乎再次感受到那段光輝歲月的偉大意義。一位網(wǎng)民留下了這樣一句耐人尋味的話:“一位英雄的遠行,一個傳奇年代的離去。”
2009年7月,呂正操老人在病房中接見了北京晚報《國家》特刊的一位特約作者,這無意中成為他生前接受的最后一次采訪:這次采訪是在301醫(yī)院的病房中進行的,本報特約作者夏莉娜這樣描述說:“寬敞明亮的病房里,老人正坐在輪椅上看電視,今天有他喜愛的網(wǎng)球比賽。盡管他的頭發(fā)和雙眉已被歲月染白,那雙目睹了人世間一個多世紀風云變幻的眼睛卻依然銳利、深邃。聽工作人員介紹,呂老自從做了白內障手術后,看報紙、雜志都不用戴眼鏡了。這不由得讓人驚嘆這位老人的生命力竟是如此旺盛。”
由于沒有醫(yī)生的批準,呂老不能開口向夏莉娜講述他所經(jīng)歷的傳奇人生,但他授意家人將一個筆記本借給了記者。那是一個紫色硬皮小本子,封面右上角貼著一個小標簽:“記錄本1949年之三”。呂老有做筆記的習慣,這個小本中記錄了1949年6月至10月間,他在開國前夕參加會議的紀要和與重要領導人的談話。
夏莉娜抄寫下了這樣一些內容:6月3日,呂老與周恩來的談話:“原來中央估計兩廣很快下來……”6月8日,是周恩來的講話摘要,當前要辦的三件事:“一、軍事:西安有仗打,加速占領湘贛、兩廣,占領福建……二、經(jīng)濟斗爭……三、召開政協(xié)會議及建立政府組織……”還有一段毛澤東關于當前形勢分析的談話,沒有注明具體日期。
1949年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呂老被任命為鐵道部副部長。夏莉娜記得,筆記本的最后幾頁,除了有關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開會的內容,其余全部都是他最為關注的有關鐵路建設的消息。在采寫稿件時,她說,從字里行間,似乎可以觸摸到60年前新中國建立過程中的一個個歷史瞬間。
呂正操 - 個人榮譽
2010年1月16日,獲得2009CCTV年度體壇風云人物評委會大獎
2011年2月25日,在《網(wǎng)球天地》雜志社舉辦的“天地英雄中國網(wǎng)球人物評選中”榮膺特別榮譽獎獎項。
呂正操 - 劉沙
劉沙,著名抗日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呂正操的夫人。
個人簡歷
解放后任鐵道部翻譯科科長,代處長
58年任北京大學數(shù)學力學系黨總支書記
65年任八機部教育局副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