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未,他在上海主持江蘇省委工作時,又被租界當局逮捕。他乘巡捕不注意,吞掉了身上的文件,只被搜出一張月票,而票面上寫的使用人住處已是火災中燒掉的房子,無從查對。外國警探懷疑有假,便使用電刑,竟在他背上烙出兩個拳頭大的窟窿。任弼肘蘇醒后仍堅不吐實,這種頑強態(tài)度使捕房更感到他像共產黨,繼續(xù)關押拷打。幸虧周恩來領導的特科通過關系營救,才使他獲釋。
此后多年,他經常感到頭暈和身體虛弱,加上日夜勞累、血壓高,看東西時常眼花。長征時,他領導紅二萬面軍,年僅三十出頭,可是干部戰(zhàn)士們從外貌看多以為他已有五十歲。任弼時也經常向身邊的人表示,自己活不長,所以抓緊時間工作。
在延安,他像村婦一樣盤腿而坐,練習紡線;在大生產中,他獲得中央機關紡線比賽第一名。
一次,江青買了些不該買的東西要求報銷,他支持管財務的同志堅決頂住,江青直鬧到掀翻了桌子。
任弼時擔任中央秘書長時,正值陜甘寧邊區(qū)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黨中央號召軍民開展大生產,任弼時以身作則,并向三五九旅的王震旅長要了一部紡車。他在工作之余,就像村婦一樣盤腿而坐,練習紡線,成績提高很快。1943年,他參加中央機關在楊家?guī)X舉行的軍民紡線比賽,獲得了第一名。
中央機關的同志說起任弼時,都認為他一向正派公道,在原則上從不讓步。一次,江青買了些不該買的東西要求中央特會科報銷,并耍潑大吵大鬧。任弼時支持管財務的同志堅決頂住,江青在鬧到掀翻了桌子,最后由識大體的毛岸英過來收拾了房間。毛澤東得知后,對任弼時的這種態(tài)度表示贊同。江青卻長期懷恨在心,直到‘文革”期間還對任弼時的家屬進行迫害。
任弼時 - 婚姻經歷
解放之初任弼時就不幸因病英年早逝。他一生的光輝經歷和杰出貢獻,已載入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將為后世人牢牢銘記。作為滿身硝煙、叱咤風云的革命領袖人物,他的家庭生活卻少為人知。任弼時與他的戰(zhàn)友夫人陳琮英有近四十年的婚姻經歷,其間不乏催人淚下的一個個故事:
從青梅竹馬到心心相印
任弼時1904年出生于湖南湘陰縣唐家橋一個貧苦教員之家,原名培國。父親任振聲(又名任裕道),為人厚道恭敬,聲譽良好。但他的婚姻卻不順利,與陳姓女子結婚剛一年時間,妻子就不幸病逝了。任家與陳家本是相交甚密的朋友,出于感情上無法割舍的原因,兩家經商量作出一個特殊的決定:為永世維持親戚關系,任振聲再娶后若生男孩,就與陳家的女孩結“娃娃親”。后來,任振聲娶了一名叫朱宜的女子為第二任妻子,她果然生了個大胖小子,就是任培國。于是按照任陳兩家的約定,任培國與陳家的侄女陳儀芳就被兩家大人撮合成了“娃娃親”,也就是封建傳統(tǒng)中的“童養(yǎng)媳”。
陳儀芳比任培國大兩歲,長到12歲時正式進入任家,與10歲的任培國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兩個孩子因公婆為人厚道善良,受到良好家風影響,都特別懂事。他們天真無邪,到一起后童稚可愛的天性,讓他們很快成了好玩伴好朋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小任培國一從學校回來,兩個人就粘在一起玩兒,或者小陳儀芳看著小任培國做作業(yè),或者跟小任培國一起幫家里做些家務事,十分親密要好。任培國小時比一般的孩子要活潑聰明,他從5歲起,就跟隨父親到家族學堂學識字,7歲時正式上了小學,學習成績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12歲時,他考入長沙師范學校附屬高小部,離開了家鄉(xiāng),也離開了陳儀芳小伙伴。背著行李離家的那天,小陳儀芳望著已經在一起玩了兩年的小任培國眼淚汪汪地說:“……你出去讀書,再不會回來了吧?”“以后我會接你出去的,我們還在一起……”小任培國拉著小陳儀芳的手安慰她,眼圈兒也開始變濕了。
任家當時生活很清貧,任培國在長沙讀書時的學費和生活費,成了家里沉重的負擔。懂事的小陳儀芳有一天對公婆說:“我也到長沙去,在那里做工,供弟弟上學。”公婆一想,也對,一來可減輕些家里的經濟負擔,更重要的是讓兩個孩子住得近些,好培養(yǎng)感情。于是,他們托長沙的親戚,為小陳儀芳找了份襪廠童工的工作,小陳儀芳就高興地來到長沙,開始了陪任培國讀書的生活。小陳儀芳在廠里拚命干活掙錢,常常主動要求加班加點,為了多掙幾個銅錢給任培國交學費。而且她自己吃穿特別儉省,幾乎是把每月所掙的工錢攢起來全交給了任培國。每逢節(jié)假日,任培國都會去北門外那個小廠看望小陳儀芳,看著她累成那個樣子,臉盤兒也日漸消瘦,非常心疼,就勸她不要太過勞累了。就這樣,在父母和小陳儀芳的幫助下,任培國得以順利讀完了高小和明德私立中學三年級。兩人在這樣的5年中,漸漸長大,感情也更加深厚,產生了真正的愛戀,互相深深地愛著對方,都感到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