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長征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它承載著革命先輩們堅定的信念和無畏的勇氣。為了強化青年一代理想信念教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長征精神,該校第八期“重走長征路”社會實踐團,共同前往四川省,重走了這條充滿艱辛與輝煌的路程。
第一站--瀘定橋
“大渡橋橫鐵索寒,軍魂浩蕩壯河山”,瀘定橋,不僅是一座橋,更是一座精神的豐碑。1935年5月25日,中央紅軍部隊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120公里,終于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墻密布的鐵索奪下橋頭,并與左岸部隊合圍占領了瀘定橋,為大部隊繼續(xù)北上抗日開辟了道路。
站在這座搖晃的鐵索橋上,成員們仿佛看到了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奮勇沖鋒的身影。橋下湍急的江水咆哮著,而戰(zhàn)士們卻毫不畏懼,憑借著頑強的意志和英勇的戰(zhàn)斗,成功奪取了瀘定橋,為革命開辟了前進的道路。這座橫亙在大渡河上的鐵索橋,見證了紅軍長征中一場英勇無畏的戰(zhàn)斗,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堅韌不拔精神的象征。
第二站--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
走過瀘定橋,實踐團來到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2019年11月22日,該館被列入“第六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踏入紀念館的那一刻,仿佛穿越了時空,回到了那段波瀾壯闊、英勇無畏的歲月。該館結合了聲、光、電等多媒體形式再現戰(zhàn)斗場景。整個陳列館是以中央紅軍長征路線為主線,又以紅軍飛奪瀘定橋這個戰(zhàn)役為重點,利用圖片、史料、文物等內容結合多媒體形式來展現當年的戰(zhàn)斗場景。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滄桑的實物展品,以及詳實的文字資料,生動地展現了紅軍飛奪瀘定橋的英勇壯舉,無聲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大家認真聆聽講解,深刻感受到了紅軍長征的艱難險阻和偉大意義。
通過此次參觀學習,實踐團成員們更深入的了解了長征的故事,感受到革命先烈為祖國貢獻一切的無私精神,深刻地認識到,長征不僅是一次軍事戰(zhàn)略的偉大勝利,更是人類精神意志的偉大勝利。它所蘊含的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的征程中,不畏艱難、奮勇前行。
第三站--嵐安紅軍紀念碑
瀘定縣嵐安鄉(xiāng),是一片經過了革命洗禮的紅色土地。嵐安是紅軍長征途中進入四川的重要通道,1935年,紅軍為保衛(wèi)蘇維埃政權和支援前線,在短短的53天內,同國民黨中央軍、川軍之間展開了大小7次戰(zhàn)斗,最終取得勝利,突破了國民黨的封鎖,成功進入四川,為后續(xù)的長征路線開辟了新的通道。
嵐安紅軍紀念碑莊嚴肅穆,矗立在青山綠水之間。成員們在這里緬懷先烈,向那些為了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獻身的紅軍戰(zhàn)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重走長征路的征程中,嵐安紅軍紀念碑如一座巍峨的精神燈塔,矗立在我們的心靈深處。站在嵐安紅軍紀念碑前,莊重與肅穆之感油然而生。碑身上的每一道刻痕,都訴說著那段血與火的歷史。嵐安紅軍紀念碑不僅僅是一塊冰冷的石頭,它更是一種精神的象征,一種力量的凝聚。
它提醒著我們,今天的和平與繁榮來之不易,是無數先烈用生命換來的。在這個時代,我們或許不再面臨槍林彈雨的考驗,但紅軍戰(zhàn)士們那種堅定的信念、無畏的勇氣和無私的奉獻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和傳承。
第四站--夾金山
夾金山,位于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與阿壩州小金縣交界處,主峰海拔4260米,埡口海拔4114米。夾金山山勢陡峭,峰巒疊嶂,氣候惡劣,是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這座山也被當地人稱為“神山”,曾有歌謠說“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不可攀。”,但就是這樣一座“神山”,紅軍戰(zhàn)士們卻身著單衣、腳穿草鞋,歷時七天七夜,僅憑頑強的毅力成功翻越!
站在夾金山埡口,高海拔地區(qū)的空氣稀薄已經讓實踐團成員們感到不適,但遙望夾金山頂峰,成員們仿佛親眼看到紅軍戰(zhàn)士不屈不撓的身影,便一同向山頂進發(fā)。當站在山頂俯瞰群山時,心中充滿了感慨。這片土地見證了紅軍的堅定信念與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見證了他們?yōu)榱死硐攵冻龅木薮鬆奚<t軍在夾金山的故事,是長征精神的生動寫照。他們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不斷奮進。
第五站--紅軍過草地紀念碑
在紅軍過草地紀念碑前,學子們駐足沉思。當年,紅軍戰(zhàn)士們在這片茫茫草地上經歷了饑餓、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憑借著堅定的信念走出了草地,創(chuàng)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奇跡。這片草地,吞噬了無數戰(zhàn)士的生命,卻無法磨滅他們的精神。每一個犧牲的戰(zhàn)士,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革命的勝利,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紅軍過草地紀念碑,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更是對未來的指引。如今,我們生活在和平與繁榮的時代,但紅軍過草地的精神永遠不應被遺忘。它激勵著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堅定信念,勇往直前。讓我們銘記這段歷史,傳承紅軍的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第六站--中國工農紅軍若爾班佑烈士紀念碑
1935年8月,當紅軍成功穿越了草地來到班佑村時,許多紅軍戰(zhàn)士因缺乏食物,體力不支,在此等待后續(xù)部隊,就在等待中,700余名戰(zhàn)士,背靠著背犧牲了。班佑烈士紀念碑上鐫刻著當時紅三軍11團政委王平將軍的回憶:“他們都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我逐個察看,全都沒氣了。我默默的看著這悲壯的場面,淚水奪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堅持走過班佑河,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饑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
在班佑紀念碑前,實踐團成員們懷著沉重的心情,向烈士敬獻鮮花、深切哀悼,緬懷這些英勇犧牲的戰(zhàn)士,表達對他們的深切懷念和崇高敬意,感恩他們?yōu)榱烁锩聵I(yè)所做出的巨大貢獻。這不僅是對歷史的銘記,也是對長征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成員們們在班佑烈士紀念碑前聆聽長征史思政課,接受教育與洗禮。這些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用生命詮釋了長征的精神,展現了堅定的革命意志和無畏的奉獻精神。他們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為了實現革命理想,不惜付出一切。
第七站--巴西會議遺址
巴西會議,是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決定黨和紅軍前途命運的一次關鍵會議。它在危急關頭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統(tǒng)一,鞏固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得紅軍能夠繼續(xù)堅定地執(zhí)行北上抗日的戰(zhàn)略方針。
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陳舊的房屋、斑駁的墻壁,無不透露出歲月的滄桑。然而,正是在這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中,紅軍的領導者們做出了關鍵的決策,為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在巴西會議遺址,成員們了解到了紅軍在長征途中的重要決策過程,感受到了革命先輩們的智慧和果斷,也更加明白了正確的領導對于革命勝利的重要性。這也更加堅定我們要擁護黨的領導,聽從黨的指揮,深入學習黨的精神內涵,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終生!
第八站--周恩來舊居
若爾蓋牙弄寨周恩來舊居是牙弄寨“阿里”家房屋,為土木結構,“人”字坡頂,穿斗式梁架,夯土墻,墻厚1.2米。1935年8月28日,積勞成疾患阿米巴肝膿瘍的周恩來隨紅三軍到達阿西牙弄寨,并在此居住13天,病情轉危為安。在9月10日凌晨,隨中央和紅三軍北上。周恩來同志在病痛纏身的艱苦條件下,仍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為長征的勝利、為中國革命的發(fā)展運籌帷幄。紅軍的領導者們做出了關鍵的決策,為革命的勝利指明了方向。
實踐團成員們通過細致的參觀和學習,更深入地體會到了周恩來總理等老一輩革命家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和為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將個人的安危置之度外,一心只為實現革命的理想,為人民謀幸福。這種崇高的品質,在當今時代依然熠熠生輝,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第九站--川主寺紅軍長征紀念館
“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走進川主寺紅軍長征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毛主席對長征的精辟論述。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四川省阿壩州松潘縣川主寺鎮(zhèn),該館綜合反映了紅一、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及紅二十五軍這四支長征隊伍的征戰(zhàn)歷程。門前是雕塑“黎明火種”,比喻在風雨如磐的舊中國,深受三座大山重壓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勢力,就像生機勃勃的種子,要破土而出,推翻舊世界,創(chuàng)建新中國。
該館通過展覽大量歷史照片以及長征途中得以保存的珍貴文物來講述長征的故事,在這里我們認真聆聽講解,深切緬懷革命先烈,沒有那一代人的犧牲,就沒有我們美好和平的今天。和平來之不易,我們要更加堅定信念,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負先輩遺志,奮勇向前。
重走長征路,讓學子們有機會親身感受紅軍長征的艱辛歷程,緬懷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今天是實踐的終點,更是人生的新起點!長征雖然已經遠去,但長征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河北科技大學的同學們將繼承和發(fā)揚長征精神,努力學習,勇于創(chuàng)新,不懼困難,艱苦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重走長征路,科大學子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