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武漢理工大學工程2301團支部來到武漢理工大學附屬小學,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空護蛋小講堂”科普活動。這是繼土木類2303團支部“大手牽小手,志愿伴成長”系列志愿活動后的又一次助力學生快樂成長的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提高小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們對科學學習的熱情和探索欲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同時增進大學生與小學生之間的交流,共同探索素質(zhì)教育新途徑。
活動伊始,團支書李淑妮耐心地向小朋友們講解了高空護蛋活動背景與物理原理。她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復(fù)雜的物理知識轉(zhuǎn)化為孩子們易于理解的內(nèi)容,并提醒小學生們注意膠水和牙簽的使用,在保證自己和同學安全的情況下制作裝置。
隨后,支部成員侯雅寧作為代表分享了自己參加武漢理工大學土建學院特色科創(chuàng)項目的參賽經(jīng)驗,從初步設(shè)計與參考,進一步完善設(shè)計和查漏補缺三方面向小朋友們詳細介紹了制作護蛋裝置的步驟與技巧。除去理論知識的講解,他還帶來了今年比賽得分較高的人氣作品為同學們進行現(xiàn)場演示,幫助他們從更深層次理解“為什么從17樓落下,蛋卻不碎?”的奧秘。
活動現(xiàn)場,支部成員分成五個小組,每組針對性地為幾名小學生提供點對點幫助。在制作環(huán)節(jié),支部成員不僅講解原理,還親自示范。小孩子們目不轉(zhuǎn)睛地觀察著每一個步驟,不時提出自己的疑問。支部成員耐心解答,鼓勵孩子們大膽嘗試,并時刻注意小學生們的安全。在支部成員的指導(dǎo)下,同學們紛紛動手,利用牙簽、膠水等簡易材料,小組合作開始制作簡易的高空護蛋裝置。
在互動環(huán)節(jié),一名小學生拿著牙簽猶豫不決,不知道該如何擺放。這時,支部成員王雪靜蹲下身來,手把手地教他如何正確擺放。
另一邊,一名團支部成員正和幾名小學生圍在一起,討論如何讓護蛋裝置更加穩(wěn)固。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共同完成裝置的制作。
在制作過程中,支部成員不斷鼓勵小學生們勇于嘗試,克服困難。通過這些互動細節(jié),他們和小朋友之間的關(guān)系變得更加融洽,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了知識,提升了能力。此次活動不僅是一次物理知識的傳授,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溝通與成長,為雙方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經(jīng)過一番努力,小朋友們的高空護蛋裝置構(gòu)件紛紛出爐。孩子們爭相自豪地展示自己的作品,現(xiàn)場反響熱烈。
武漢理工大學附小蔣老師表示:這樣的科普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外生活,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接觸科學、了解科學的平臺,對于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去年,團支部走進武漢市第四十九初級中學等學校開展以“科普明智,筑夢未來”為主題的志愿活動,推廣土建學院另一特色科創(chuàng)項目--紙橋承重。一年后,團支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系列志愿活動還在繼續(xù),步履不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工程2301團支部希望我們的善舉能使更多的組織加入進來。讓我們共同為青少年的明天保駕護航!
供稿:李燦燦,李淑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