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的長征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龍巖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qū),是紅軍長征出發(fā)地,享有紅旗不倒的美譽。今年是紅軍長征出發(fā)90周年紀念日,泉州師范學院“傳承長征精神,爭做紅色傳人”社會實踐團隊以長征精神為引,走訪閩西大地,以“紅色陣地”“創(chuàng)意周邊”“多維訪談”“巧思課堂”四大篇章講述龍巖長征故事,引導青年學子傳承長征精神,在校園內外融合偉大長征精神的內涵增長自身才干,貢獻青春力量。
“陣地+”紅色陣地凝合力
“信仰魂”點亮希望燈。實踐團前往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古田會議會址、毛澤東才溪鄉(xiāng)調查紀念館、中央蘇區(qū)(閩西)歷史博物館,回望中國共產黨人豪情萬丈,在中華民族最危難的時刻,中國共產黨人懷揣著最炙熱無畏的心,在漫漫途中堅守初心,以堅定的信仰前仆后繼,力挽狂瀾。
“艱難行”力守生命線。實踐團來到松毛嶺戰(zhàn)役紀念碑,懷著敬畏之心重溫中共紅軍作出的重大貢獻和巨大犧牲。長汀縣中復村被稱為“紅軍長征第一村”,紅軍橋廊橋的木柱上有一道離地1.5米的劃痕——紅軍招兵身高門檻。走過紅軍橋便來到紅軍街,革命時期,這里成立了各式合作社為紅軍提供物資補給。”青山依舊,歲月無聲,但歷史永遠記得先烈們用鮮血鋪就成立新中國的道路。
“愛國人”拼出新生路。閩西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qū),在長期革命斗爭中有數萬兒女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獻出了寶貴生命,實踐團前往開國上將楊成武紀念館、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瞿秋白紀念館,瞻仰先烈事跡,汲取精神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實踐隊在福建省蘇維埃政府舊址學習場景)
“文創(chuàng)+”創(chuàng)意周邊聚關注
主題微課潤物無聲。實踐團成員利用自身學科優(yōu)勢,發(fā)揮師范生特長,成立“志愿宣講團”,通過生動的志愿講解,精心制作主題思政微課10期,線上線下相結合向參觀者講述先輩們的光輝事跡,以青年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傳播長征故事娓娓道來,不僅喚醒了歷史的記憶,更激發(fā)了新時代青年對于長征精神的深刻共鳴。
紅色人物連點成線。實踐團成員設計系列紅色人物形象,如瞿秋白等,并以這些形象為索引,制作龍巖紅色漫游地圖,在指引路線傳統(tǒng)地圖基礎上,增添了趣味性和引導各種紅色景點展示內容的作用,每一處紅色景點都被賦予了生動的故事與深厚的意義。同時,實踐團也將這些紅色人物制作成相關動態(tài)表情包,擴大傳播效力,為長征精神的弘揚注入新活力。
(實踐隊設計的紅色人物系列文創(chuàng)衍生品)
“內容+”多維采訪顯新意
為深刻領悟長征精神的真諦,并探尋其在當代社會的回響與傳承,實踐團拜訪了紅軍后裔鐘鳴先生。在溫馨而莊重的氛圍中,鐘老先生以飽經風霜卻又充滿力量的聲音,深情回憶道:“那是一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每一寸土地都浸透著先烈的熱血。我們如今的幸福生活,正是無數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換來的。因此,我們更應當時刻銘記歷史,珍惜當下,努力奮斗,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斗。”
此外,實踐團還有幸采訪到了劉亞樓將軍后代劉玉昌,以及蘇維埃政府舊址館長蘭先生。他們各自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為實踐團成員帶來了更加多元、豐富的收獲。劉亞樓將軍后代劉玉昌分享了家族中流傳的英勇事跡,讓實踐團成員感受到了革命家庭對后代的深遠影響;蘭先生則通過詳實的史料和生動的講解,讓實踐團成員似乎穿越時間,親身體驗到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實踐隊隊員采訪劉亞樓將軍后代劉玉昌)
“課程+”巧思課堂促發(fā)展
實踐團成員精心策劃了一系列融合長征元素的創(chuàng)新教學活動,旨在將這段不朽的傳奇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傳遞給更多青少年,讓長征故事“活”起來。實踐團深入社區(qū),走進學校,以“故事講述”為舟,引領青少年穿越時空的隧道,感受革命先輩的堅韌不拔與英勇無畏;以“游戲互動”為帆,讓歷史的洪流在歡聲笑語中泛起層層漣漪,使長征精神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悄然扎根;以“趣味答題”為槳,通過長征知識互動問答環(huán)節(jié),采取積分形式角逐“前三甲”,并分發(fā)實踐團自制長征系列紀念品,如筆記本、帆布包等,讓長征精神的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生根發(fā)芽。
生逢盛世,定當有為。本次社會實踐中,實踐團深入龍巖市11個紅色地點,重走長征路,凝聚長征魂,每一步都踏著歷史的回響,激蕩著心靈與精神的深度對話與洗禮,實踐團根據所聞所感,將長征精神融入“思政+”課堂,為其更好地傳播貢獻青春智慧、青年力量。
圖:周姣 文:張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