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財學子三下鄉(xiāng):紅色小崗村,庚戌紅色精神
坐落于安徽省鳳陽縣的小崗村本是淮河邊一個普通的村莊。卻也正是在此,1979年,18位小崗村村民冒著坐牢的風險,按下了生死契約,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先河,而小崗村也被賦予了“中國改革第一村”的榮譽。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探索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鄉(xiāng)村特色優(yōu)勢資源,支持農村改革在新發(fā)展階段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啟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征程,安徽財經大學紅色精神探尋小隊于2022年8月12日到達安徽鳳陽小崗村,參加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走訪大包干紀念館、沈浩同志故居、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并進行形式多樣的調研,真切的感受到了小崗村所散發(fā)的紅色革命的輝煌力量。
8月12日下午,團隊來到小崗村,并全程以騰訊會議直播的形式,為因疫情防控未能到來的團隊成員提供了一場“云實踐”,充分發(fā)揮了線上媒體的優(yōu)勢。
一、場館參觀,生動感悟“大包干”精神坐上村內的擺渡車,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大包干紀念館。整個紀念館內主要以時間為線索分為三個主題:改革前、改革時和改革后。剛進入紀念館內,一首《大包干歌》便流入耳畔。“大包干,大包干,直來直去不拐彎……”這首從1979年流傳至今的改革之歌,訴說著小崗村艱辛而又大膽的改革歷史,也拉開了團隊成員參觀紀念館的帷幕。
團隊成員首先看到的是一個個逼真的人物雕像,他們共同訴說著小崗村改革前的艱辛和困難,“三年自然災害、特大饑荒、人民公社化運動等事件讓當年的小崗村陷入了十分困苦的時期”館內的講解員沉重的為我們講解到,成員們的內心也不禁一緊。
繼續(xù)往前走,館內的時間線索來到了1979年,當看到那18個紅色手印的“生死契約書時,大家真切感受到了彼時18位村民作出決策的決心和意志,也深深明白了當時改革的艱辛和冒險,這18位村民在巨大的壓力下以托孤的形式毅然選擇了改革,是需要被我們永遠銘記的歷史。
當團隊成員繼續(xù)深入紀念館內,改革后的小崗村縮影映入眼簾,一張張小崗村村民喜迎豐收的照片向大家展示著改革的成功。“小崗村改革后的不久,村內的農作物就實現(xiàn)了大幅度增產。全國也開始普遍推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小崗村村民真正實現(xiàn)了大翻身。”講解員自豪的指著一張照片向成員們介紹到。讓團隊成員印象最深刻的是館內那一排玻璃里的小崗村村民住房模型,從最開始的茅草屋、泥土屋漸漸的變成了磚頭房、水泥鋼筋房再到如今的小洋樓,改革的成功在這排小小的房屋模型里不言而喻。而而館內的那一則《人民日報》對小崗村的贊揚報道也是對此次革命充分肯定的證明。
伴隨著《大包干》歌聲的結束,成員們結束了參觀。整個紀念館不大,但卻真實的記錄著小崗村的日月變遷,一張張珍貴的圖片、一段段生動的文字、一個個逼真的人物雕像真實再現(xiàn)了大包干從醞釀到發(fā)生、發(fā)展的歷史過程。
二、榜樣示范,深刻學習“沈浩精神”
8月13日上午,團隊成員來到了沈浩同志故居。在講解員李叔叔的話語中,我們對沈浩同志有了新的認識。沈浩同志作為小崗村的第一黨支部書記,在職期間,不僅讓村莊修起了公路,還積極引進資源,集中土地,為“三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沈浩同志的故居內,團隊成員切實感受到了當時這位書記的生活狀況,其簡樸的住所充分展現(xiàn)了他一心為民的奉獻精神。
隨后,成員又來到了沈浩同志先進事跡陳列館,整個館內以沈浩精神為核心,在這里成員們更加具體詳細的了解到了沈浩同志的光輝事跡。展館內部不僅陳放了許多沈浩同志先前的榮譽證明和生活用具,同時還運用了“空間造景”、“沈浩群雕”和“數字演繹沙盤”等形象化設計,運用聲、光、電的科技手段,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到了一位優(yōu)秀共產黨員無私付出的高尚情懷。
三、實地調研,了解新時代下的小崗發(fā)展
參觀完小崗村后,團隊成員又一同在小崗村內部展開了全面的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成員們首先來到的是小崗村一九七八生態(tài)農業(yè)園,這里主要生產小崗村的特色農作物——葡萄。在這里,成員們與種植戶進行了交流,并嘗試了葡萄采摘。在采訪中,成員們了解到,這片生產園目前已經發(fā)展了400余畝,有著豐富的葡萄品種,每年均有幾十萬多斤的產量,并在不久前舉辦了“小崗村葡萄文化旅游節(jié)”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游覽。種植戶們告訴我們,如今的小崗村正以現(xiàn)代化農業(yè)為導向,逐步實現(xiàn)小崗村內部的三產融合,進而帶動小崗村村民的整體收入。成員們觀察發(fā)現(xiàn),在整片村莊內已經有了許多的現(xiàn)代農業(yè)莊園、農家樂等,小崗村正在積極踐行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道路,致力發(fā)展為生態(tài)宜居、產業(yè)融合轉型的現(xiàn)代化鄉(xiāng)村。
離開生態(tài)園,成員們向盼盼集團出發(fā),一路上成員們觀察發(fā)現(xiàn),如今的小崗村山清水秀,公路筆直干凈,田野綠油油一片,在盛夏里展現(xiàn)著蓬勃的生機。來到盼盼集團的門口,成員們都被工廠的壯觀所吸引。深入館內參觀,成員們了解到,小崗村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正不斷嘗試進行產業(yè)升級,在充分引進這些輕工產業(yè)的過程中,實現(xiàn)了村企合作、村村合作。盼盼集團是小崗村內部目前最大的工廠,而小崗村中還分散著大大小小的企業(yè)數十家,這些企業(yè)不僅推動了小崗村的三產融合與產業(yè)轉型,同時也解決了小崗村大部分村民的就業(yè)問題。小崗村也為這些企業(yè)提供了大面積的土地和政策支持,村中搭建的電商基地也大大促進了企業(yè)的互聯(lián)網供應渠道發(fā)展,真正的實現(xiàn)了雙贏的局面。
結束盼盼集團團的參觀后,團隊成員與村民們進行了親密的交談,在對話中了解到,如今的小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超過了3萬元,家家已擺脫貧困,向著幸福安康路大步向前。本次團隊通過實地參觀調研“改革第一村”小崗村,真正的與歷史進行了“對話”。8月14日下午,實踐結束后團隊成員共同在騰訊會議中進行線上交流,大家各自分享了自己對于此次社會實踐的深刻理解。隊長楊逸凡認為當下大學生反對內卷,向往躺平是一種精神困境,應當學習小崗村人民“解放思想、求真務實、敢闖敢試、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及“勤奮敬業(yè)、艱苦奮斗、愛民為民、無私奉獻”的沈浩精神。其他隊員也圍繞自身學習生活中的思想困惑暢談對“大包干精神”“沈浩精神”的學習啟示。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當主動學習、不忘初心,扛起傳承紅色精神的旗幟,始終牢記黨的重托,用青春譜寫歷史新篇。學習與弘揚“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是“紅色精神探尋小隊”的第一場學習紅色精神的社會實踐,今后也將繼續(xù)持續(xù),希望能與全國其他團隊一同在實踐中賡續(xù)紅色精神,凝聚青春力量。
- 聚焦產業(yè)發(fā)展,開展社會實踐
- 為深入調查了解杏產業(yè)及杏加工產業(yè)的發(fā)展情況,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資環(huán)學院赴涇陽縣、彭陽縣杏產業(yè)調研隊于9月1日——5日前往彭陽縣實地
- 09-05 關注:0
- 南航人文學子走進紅色基地,學習先輩精神
- 2022年8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追尋百年足跡,傳承紅色星火”團隊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前往南京雨花臺
- 09-05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