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中層管理崗位可由機器人擔任
職場漫畫《呆伯特》的作者斯考特·亞當認為,未來的中層管理崗位可以由機器人來擔任。“在項目多而且集中在同一時間段的時候,管理才會變得比較復雜,這時候單憑一個人的力量很難有效管理。”在博客中,他寫道:“而電腦則可以輕松解決這個難題。將電腦植入機器人身體,它可以到處穿梭,隨時發(fā)布指令,跟蹤進展情況,隨時做出時間和預算上的調整,機器人能夠輕松應付十幾個項目的信息和決策工作,它可以在同你進行溝通的同時,給另外一個人打著電話甚至給第三方寫郵件,而你根本不會發(fā)覺。”
在理論上,這事聽起來相當有吸引力:一個完全客觀的管理者,沒有人類擺脫不掉的缺點和偏見,員工的表現可以得到完全客觀的評估而不受個人好惡的影響,每個人都有明確的分工,并且所有的團隊成員都了解彼此的工作內容和進展情況。
然而,現實中的情況則要復雜得多。以學校為例,學校的好壞是看學生在標準考試中的表現來進行評價的,那么學校就會在教學中以標準考試的內容為重點,其他知識就被邊緣化了。同樣,如果管理者僅以項目任務的維度來評價員工,那么員工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會被忽視。
電腦無法像人類那樣作出微妙的判斷,也不會出于平衡的目的說些暖味不明的話,它用來判斷員工表現標準只有一條,那就是你是否達到了既定目標。如果你向同事提供了幫助,就無法被機器人合理地考量;如果你是那種在整個團隊加班時端茶遞水或者給大家鼓勁的角色,不好意思,在機器人的評價維度里,這些工作都白干;或者你總是為公司的業(yè)務提出新點子或者規(guī)劃新產品,那么機器人也會認為你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去做好份內事。
人們被置于某種標準化的電子評估系統(tǒng)中時,如果收入與評估結果直接掛鉤,就形成了一種內部共識,即“公司只看重結果”;相應地,員工的創(chuàng)造性及由此帶來的發(fā)展機會都會受到損害,同時企業(yè)文化也會變得僵化而沒有活力。
更嚴重的是,當涉及到領導力的時候,僅僅是按時完成任務是遠遠不夠的,管理者需要了解員工之間的各種關系,在跨部門的層面上為本部門爭取更多資源和支持,并且努力設計出更有效率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此外,他們還需要隨時發(fā)現團隊工作中的“靈光一現”,以便將這些好點子或者經驗運用到其他的項目中去。所有這些,機器人沒法完成。
那么,是否電腦注定了沒法取代管理崗位上的人類呢?
亞當認為,無論如何,在時間管理和資源分配方面,機器人可以做得很好,管理項目的機器人可以利用云端來分享信息,或者運用大數據來預估項目的各個階段需要多少時間和資源。機器人不會有人類的偏執(zhí)或者過分樂觀,在這方面它們可以做得比人更好,人類往往只會說老板想聽的話,而機器人則完全客觀而公正,一切預測和決斷都以準確的歷史數據作為參照。
我完全同意他的看法。在數據充足并且運算方法正確的前提下,電腦程序可以設計出非常好的管理流程,同時科學分配各種資源和條件。這些工具雖然可以有效地幫助管理者,但無法完全代替他們。
對于管理者來說,人工智能是他們的工具,而非競爭對手。相較于信息和數據的管理,人類更長于創(chuàng)造和情感溝通,增進彼此間的了解及互相適應工作風格,再高速的電腦對此也望塵莫及。因此,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在管理方面的角色更像是一個人類的協助者,幫助他們進行那些耗時費力的分析和歸納工作,使得管理者能夠將精力放在更具挑戰(zhàn)性的工作上。
阿歷克斯·科納普(AlexKnapp)福布斯社交媒體編輯,曾為自由撰稿人,關注未來科技、前沿新知和小眾學科。
本文經《商學院》許可轉載。
- 登山與管理看似不相關 卻在不斷重合
- 這是慕士塔格峰,被稱為“冰山之父”。它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峰上住著一位冰山公主。但是這些美好的比喻和傳說并不能給
- 01-18 關注:167
- 汪中求:從時間管理到精細化管理
- 汪中求老師一直是“空中飛人”,剛從德國回來就在廣西上了兩天課,5月13日傍晚才回到珠海的家中,14日早上8點半就出門,驅車
- 01-18 關注:207
- 郭鄭慧分享新生代員工管理要點
- 在環(huán)球資源旗下領先管理媒體《世界經理人》舉辦的“智·勝未來出口系列論壇”上,福州祥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鄭
- 01-18 關注:200
- 中式管理的情義樣本:以和為貴
- 從保定徐水縣境內107國道西側,沿著大午集團自己修建的一條水泥路走4公里,就到了大午城。這里曾經是一塊沒人要的荒地,如今依然偏遠得
- 01-18 關注:168
- 零售和分銷業(yè)在互聯網時代遭遇變革
- 從集貿市場的貨攤到超級市場連鎖店,零售業(yè)經歷了一系列變革,這些變革導致了今天的規(guī)模經濟,它們得到前所未有的分銷能力的支持。
- 01-18 關注:172